活动招募丨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2025年第四讲张劲硕《动物,动之美——动物行为趣谈》
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第三讲
活动回顾
“万物共生大讲堂”2025年第三讲,特邀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康,以“粮食的故事:一粒种子如何塑造人类文明”为主题开展讲座。从远古先民在荒野中播下第一颗种子,到现代科技在实验室中培育基因编辑作物,粮食与人类的命运始终紧密交织。王康馆长从农作物的起源与驯化、作物驯化的本质等方面,向大家揭示了粮食驯化如何悄然改写了人类进化轨迹,并持续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2025年
第四讲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
动物,动之美——动物行为趣谈
活动时间
4月13日(周日)晚17:00-19:00,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带1小亲子家庭25组。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张劲硕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博物》杂志特约审校,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编写组顾问。
课程简介
动物的大美,并不在于外形特征,而是它们各种各样有趣的行为。只有运动、具有活力、有各种行为的存在,动物才会愈加美丽动人。
什么是行为?吃喝拉撒睡,奔跑、跳跃、蠕动,生儿育女、离家出走……这些行为构成了生命基本的特征。我们了解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动因,将会更加清楚地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将更加熟悉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与兽性是相通的。讲座中,听众可跟随专家,熟悉不同类群的动物,聆听一个个有趣的行为故事,还会从动物身上学习到许多与人相处的、自然的理念和原则。讲座还通过展示野外研究图片,讲述与野生动物的亲历亲为的故事。
报名方式
报名系统将于4月10日14:30开启,4月11日8:30报名结束。报名截止后,工作人员需整理活动名单、逐一确认信息,并做好签到准备及活动材料整理等系列工作,因此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不设后补名额。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报名系统。

特别提示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3.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预约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资料提供丨科普馆
编辑丨孟沁蓓
审核丨陈红岩 陈雨
